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何清漣 : 小農階級:一份沉重的歷史遺產

占人口70%的小農階級的存在,將使中國社會長期處于一种不發達狀態之中。中國的人口問題由來已久,它上承18世紀中后期与19世紀,一直延伸到今天,許多社會變故都与中國的人口問題有關。中國自從三百年前開始,就存在勞動力嚴重過剩的問題,歷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國革命,實際就是因為人口壓力而起。

中國事實上從未在人口壓力的歷史陰影下走出來過。1949年以后,只不過用將社會資源平均分配的方法,采用”低工資,多就業”、一個人的飯三個人吃的方法從表面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著几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現,中國社會面臨越來越大的人口壓力,中國政府被迫采用上山下鄉這种方法將人口壓力從城市轉移到鄉村,成千上万的剛成年的城市青年在革命化的口號下离開父母,到了遙遠的鄉村。改革以來,隨著大鍋飯体制的逐漸消解,人口壓力這個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整個社會可以說都在人口与資源的壓力下呻吟不已。

由人口問題派生出了許多問題:大量社會無法消化的低素質勞動力呈無限供給狀態,最保守估計,僅是廣大農村每年就向社會輸送200多万。這些勞動力流向城市,成為附著在城市邊緣的”邊緣人”,引發了諸多社會犯罪問題。

如果說前些年人們將就業的希望放在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上,千軍万馬地去擠”高考”這條獨木橋,謀求獲取職業的通行証。那么近几年則出現了一個最壓迫人的問題,即知識型勞動力過剩。早在90年代中期,大學畢業生們發現,除了一些供不應求的專業之外,几乎所有的專業–尤其是文科与正在衰退的工科畢業生的就業,都需要經過家庭背景的激烈競爭。

在小農階級消失的發達國家,從未出現過知識型勞力過剩的現象,只有在人口密集的亞洲國家,這种現象才相繼出現。

由于恐懼失去飯碗,最鐵的飯碗–公務員招考成了近几年大學生与研究生們趨之若騖的職業。据披露,自1994年中央、國家机關開始在社會上公開招錄公務員,錄用人數為411人,而報名人數卻達4306人,兩者之比為1:10.48;1998年錄用人數為891,而報名人數卻高達15100人,兩者之比為1:24.9。与此同時,近几年研究生招生的速度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出現了研究生質量”注水”現象。究其實,完全是因為大學畢業以后就業難,不少人不得不尋求”考研”這條被戲稱為”就業緩期三年執行”的途徑。

中國真正的隱痛還不在于知識型勞力過剩,而在于天文數字般龐大的低素質勞動力的絕對過剩。隨著的發展,大多數行業–尤其是新興行業–將越來越多地依靠受過教育及專業訓練的人才,而中國農村每年向社會供給的勞動力卻是未經過任何專業技術訓練,文化素質极其低下的勞動力。

這些人無法被新興的經濟部門吸納,他們的家庭條件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受到收費越來越高的現代教育,從而注定了他們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是多余的人。如果說東南亞諸國在工業化進程中,通過人口不斷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及第三產業轉移,完成了農村城市化這一了不起的歷史進程。那么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卻無法完成這項偉大的社會革命。

在日益增大的人口壓力下,每一個有頭腦的中國人其實都會感覺到:從幼儿園–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就業,當中每一個環節的競爭,都是在人口与資源比例嚴重失調的大背景下展開的激烈競爭。在低素質勞動力絕對供過于求、呈嚴重傾斜狀態的勞動力市場面前,任何智者都明白”造飯碗”之說是多么無力,多么無法從長遠与根本上解決問題。

既然現實注定中國無法在”城市化”這一現代化進程當中消化從土地上源源不斷流出的小農階層,中國就只好拖著這條長長的”前現代”的尾巴進入21世紀。這么龐大的低素質人口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有心人只要到中國的農村,尤其是貧困山區去看看那些無望的人群,或者每年春運期間到各大城市的火車站去看看那擁擠的情狀,就會意識到中華民族那流淌著鮮血的傷口到底因何造成。

原載BBC中文网


    相關文章

    

  • (2/8/2001)    
  • (2/8/2001)    
  • (2/7/2001)    
  • (2/7/2001)    
  • (2/7/2001)    
  • (2/6/2001)    
  • (2/6/2001)    
  • (2/5/2001)    
  • (2/5/2001)    
  • (2/5/2001)    
  • (2/5/2001)    
  • (2/4/2001)    
  • (2/4/2001)    
  • (2/4/2001)    
  • (2/4/2001)    
  • (2/3/2001)    
  • (2/1/2001)    
  • (1/31/2001)    
  • (1/31/2001)    
  • (1/3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