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9日訊】50年代初已很清楚:卡普斯京國家中心核試驗場不适合發射洲際導彈。不是因為這里沒有先進的發射平台,而是因為導彈剛剛開始研制,計算結果卻顯示:導彈廢棄助推級的墜落軌道要經過人口稠密地區。為了尋找更合适的地點,以瓦西里.沃茲紐克將軍為首的工作小組走遍了蘇聯大部分地區,最后在哈薩克斯坦境內,選中了咸海南部一個非常小的火車站秋拉塔姆站附近的一塊地方。
這一選址被一致通過并通報莫斯科。1955年2月12日蘇聯部長會議關于在秋拉塔姆站地區建設新的導彈試驗場求求科學研究試驗場-5的決定出台。起先只考慮把經作為卡普斯京核試驗場的分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成了國家主要的導彈試驗場。
新型洲際導彈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這里成功發射。當時,全世界都認為蘇聯的軍事力量具有极大的优勢:既然蘇維埃政權能把半吨重的衛星發射上天,他們也就能把原子彈投到地球上的任何地點。美國人也啞然了……
初戰告捷,受到鼓舞的設計者們又接到一項意義重大的新任務:在最短時間內研制出兩枚新型導彈求求飛行距离4500公里的P-14導彈和洲際距离的P-16導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找到586試驗設計局總設計師米哈伊爾.揚格爾,強調說:“如果用這些導彈裝備我們的軍隊,我唯,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了。”
蘇聯部長會議的決定明确了試驗時間:P-14導彈在1960年4月試射,P-16導彈在1961年6月試射。曾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任第一書記的中央負責國防事務的書記勃列日涅夫和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德米特里.烏斯季諾夫為盡快研制出新“產品”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
新的實驗室和生產大樓的建設以最快的速度開始了,車間進行了改造,安裝了新的設備,采用了先進技術。設計局和工厂完全放棄了海上課題的研究。導彈研制中心也從莫斯科郊外遷到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
1960年6月6日卡普斯京核試驗場進行了P-14導彈的首次發射(總設計師米哈伊爾.揚格爾)。發射极為成功。赫魯曉夫也到了發射現場,他在對發射成功大加贊賞之余,責怪揚格爾為什么制造洲際導彈的工作拖拖拉拉。
問題是,為什么需要這种新型洲際導彈?生產科羅廖夫P-7系列導彈不是又好又便宜嗎?這种建議很有誘惑力,但P-7導彈的發射裝置又重又笨,很難偽裝。發射導彈的准備工作就要花費近一晝夜的時間。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導彈只能用來作第一次打擊,而不能用來回擊。因此軍方的結論是:P-7導彈只能作為大型的太空載体,作為武器沒有意義。國家需要瞬時就能發揮作用的洲際射程的戰略導彈。
總之,這是一次真正的創新,從根本上區別于以往的研究。但同時也引起了科羅廖夫和所有反對揚格爾的人的不理解和抵制。在克爾德什院士的主持下成立的國家委員會對P-16方案進行了技術鑒定。辯論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肯定了由586試驗設計局完成的P-16方案的現實性。
但揚格爾面臨許多問題。除了技術上的難題以外,組織起來也相當困難:全新的P-14和P-16導彈是同時研制的,沿用傳統的方法是行不通的。1960年初,總設計師同工厂領導共同作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由工厂直接進行試驗生產,即試驗組件、零部件直接由厂里生產,這樣大大縮短了“從理想變為現實”的時間。對這种做法,雖然一時間毀譽參半,但事實証明了這一決定的英明:生產期限縮短了,造价降低了。
急切催促成功
据揚格爾估算,P-16導彈1961年3-4月就可以進入試驗階段,可比預定時間1961年6月提前兩三個月。但勃列日涅夫和烏斯季諾夫給他們下達的命令卻要求更快的速度:提前7個月,即1960年10月開始P-16導彈的試射工作。
于是,圍繞P-16導彈呈現出一連串的忙亂:勃列日涅夫、烏斯季諾夫等人不停地催促總設計師和厂長,赫魯曉夫又在催促勃列日涅夫和烏斯季諾夫,而國際局勢又讓赫魯曉夫不敢有半點怠慢。當時蘇聯在核武器發射裝置方面,尤其是在核武器的數量上大大落后于美國。1960年,蘇聯只有大約300枚核彈頭,而美國有6000枚。20倍的懸殊!赫魯曉夫要求盡快消除這种差距。
國際形勢也一天天白熱化。1960年5月1日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現在的葉卡捷琳堡)郊外,蘇聯地對空導彈擊落了一架美國間諜飛机,秋拉塔姆導彈試驗場、車里亞賓斯克郊外的核中心……都曾被它一一拍攝下來。赫魯曉夫要求美國總統停止間諜飛机在蘇聯領空的飛行,但艾森豪威爾沒有理睬赫魯曉夫的最后通牒。巴黎最高級會議破裂,已計划好的美國總統對蘇聯的回訪也取消了……
1960年3月8日,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委員會決定批准國家P-16(8K64)導彈試驗委員會人員組成如下:主席是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涅杰林,副主席有蘇聯部長會議國防技術委員會負責人格里申、586試驗設計局總設計師揚格爾(兼試驗的技術負責人)、蘇聯國防部科學研究試驗場-5負責人格爾奇克。
1960年6月14日簽署了國家國防技術委員會關于興建P-12、P-14、P-16(總設計師揚格爾)和P-9(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導彈井式發射裝置的命令。但只有P-12導彈已被用于裝備,其余3种導彈尚處于准備試驗或剛剛開始研制的階段。
1960年9月26日,第一枚洲際導彈P-16(8K64)被戒備森嚴地運到了秋拉搭姆。為此,專門把試驗場的南側辟出來進行P-16導彈的發射試驗。此時各項設施都已建完并投入使用:安裝試驗區、發射場和居住區。
導彈各個系統的綜合試驗在安裝試驗區進行了近一個月,查出了許多疏漏之處并及時解決了。1960年10月,楊格爾設計局的主要專家,各協作單位和大批軍人都集中到秋拉塔姆試驗場。大家都明白:他們面臨著一個重大事件求求第一枚洲際導彈即將發射。
噩夢不堪回首
下面是几位直接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的敘述,他們回憶了事情的經過。
康斯坦丁.勞爾薩博夫(南方設計局資深專家):
我們花了兩天時間按規定進行了檢查,進行發射前的准備。1960年10月23日,給導彈添加了燃料和壓縮气体,通上電源開始工作。為使發動机處于良好的准備狀態,預先開通了部分系統。發射前半小時出現故障求求火藥活門開始啟動。于是宣布推遲一小時發射。后來又推遲了一晝夜。晚上召開了緊急會議,產生意見分歧:“發射”還是“不發射”。面對激烈的爭論,涅杰林元帥最后拍板:“排除一切故障,限期一晝夜。我們沒有權力超出國家規定的限期求求10月24日發射。”
瓦西里.布德尼克(烏克蘭科學院院士):
涅杰林有個習慣,喜歡站在導彈旁邊,看人們在導彈上工作。在卡普斯京核試驗場就是如此。他發現從准備發射的P-14導彈中有燃料滲出,于是不得不取消發射。我曾請涅杰林离開那里,因為尚未最后完工,這里很危險。他回答,他是軍人,應當同官兵們在一起。我們順利完成了滲出燃料的清理工作。涅杰林很快飛往秋拉塔姆,那里准備發射P-16導彈。10月24日,我也飛到秋拉塔姆,向揚格爾匯報了P-14導彈未能發射的原因。當時發射現場有許多人,涅杰林元帥也在場。
伊万.科瓦利(南方設計局資深專家):
我正在發射現場調校天線。天線就在導彈旁邊,涅杰林距离導彈大約15米遠。他在認真觀看人們在導彈上工作。調校完了,我又檢查了“紅寶石1號”系統。這時宣布,准備一小時后發射。我跳下底艙,向負責發射的馬特列宁中校報告,一切就緒。大約20分鐘后,我突然感覺到,發射現場出事了。我奔向潛望鏡:發射現場一片橙黃色的火光……
尼古拉.米亞赫科夫(南方設計局的一員老將):
我是幸存者,當時就站在導彈邊上。我被嚴重燒傷,在布爾堅科醫院躺了半年,醫生給我做了植皮手術……我一直不信命,但這次我信了。災難發生在星期一,這一年是閏年。我們的副總設計師列夫.柏林本來在休假,卻跑到試驗場來:看來這真是命中注定……揚格爾全天都呆在發射場,只有到外面抽了一會儿煙的工夫,就僥幸逃過了這場災難。爆炸發生后,他救人滅火都衝鋒在前。晚上,我發現他躺在地板上流淚。他深深地自責,覺得一切都是他的過錯。
蘇共中央主席團檔案是這樣寫的: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致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當地時間18時45分,离8K64導彈還剩30分鐘,在發射的最后階段發生火災,燃料箱被毀。傷亡100多人。其中几十人喪失。炮兵主帥涅杰林當時在發射場。現在正在尋找。請求對燒傷者進行緊急救助……
尤里.葉夫捷耶夫(南方設計局資深專家):
我當時是事故救援小組負責人。我們盡了一切努力搶救傷員。他們很快被送往醫院。大家一直在尋找涅杰林。但只找到了一枚邊緣已經燒熔了的蘇聯英雄金質獎章、一個燒焦的主帥肩章和一串鑰匙,其他什么也沒有……
亞歷山大、馬特列宁(中將,机器制造部副部長):
這次事故的技術原因是導彈控制系統的失誤,該系統沒有排除二級發動机還在發射台上時未經批准就發射的可能性。運轉著的發動机瞬間就點燃了一及發動机的油箱-120吨燃料形成一片火海,把一切都燒著了……
1961年2月2日,P-16導彈第一次發射成功,接下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十次都成功了。試驗還未徹底結束,裝備有P-16導彈的火箭炮兵團就已開始了戰斗執勤,這套揚格爾的導彈綜合系統是戰略火箭軍第一個大型裝備系統,總共部署了186個發射裝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