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江澤民警告腐敗不治党將衰亡

【大紀元2月9日電】擔任中共總書記十一年來,年年反腐倡廉,當前形勢究竟如何呢?据香港信報9日任慧文專文報道,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紀委第五次全會發表的公報認為「党風廉政建設和反斗爭繼續向縱深發展,正在逐步從側重遏制走上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軌道。」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腐敗任務還相當繁重。」

而江澤民則指出,十一年來反腐倡廉的實踐使中共認識到,党風廉政建設与反腐敗斗爭關系党和國家的生死存亡。腐敗遏不住,党心失民心,民眾不支持,党必然垮台。反腐倡廉工作要貫穿改革開放的全過程,要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要深入研究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腐敗現象產生的特點与規律,以利推出有效的新辦法、新措施,推動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

●腐敗將失人心令党亡

据北京消息人士透露,關於腐敗將失民心令党垮台的問題,是江澤民去年十月在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十二月在中紀委五次全會和其他場合講話時一再強調的。他還列舉了古今中外許多改朝換代的例子來証明他的論點。

江澤民去年十月十一日在五中全會講話時承認中共「党內确實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質、宗旨不相符的突出問題」,「一些腐敗案件触目惊心」。并說,「如果不下最大的決心加以解決,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九十年代以來,一些執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後下台,有的已經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內部出了問題。」「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背向,不能贏得最廣大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此前江澤民在五中分組討論會上已就南斯拉夫米洛塞維奇政府的下台講了一段話。江澤民說,米洛塞維奇政府垮台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政府官員的腐敗,特別是米洛塞維奇家族的成員把國家重要的經濟部門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民眾對此非常不滿;二是米洛塞維奇當政這些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僅基本沒有什麼改善,反而大大倒退了。北約集團轟炸南斯拉夫之後,米洛塞維奇政府沒有及時調整政策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做更多努力,完全喪失了民眾的信任.在這种情況下外國勢力的干預就有了充分的政治空間,導致米洛塞維奇垮台。江澤民接著說,我們國家這些年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切實實地得到了經濟實惠。當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我們還須要做更大的努力,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加快推進現代化的要求,把不斷提高城鄉人民收入和生活質量提到重要位置,特別是要很好解決農民收入、就業、社會保障等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整個國家的大局如何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處理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這個根本問題解決得如何,這是我們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大意)

●江的美麗构思難實踐

消息人士說,問題的關鍵在於江澤民的「美麗构思」能否在地方付諸實踐。多年的實踐表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仍然存在,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

過往,共產党干部的作風多為人稱道,因為他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現在共產党干部的作風則常為人所詬病,因為他們熱中形式主義和官僚王義。形式王義,要害是只圖虛名,不務實效。比如,有的干部沉緬於文山海會、應酬接待有的只說空話套話,不干實事;有的報喜不報憂;掩蓋矛盾問題,以致釀成惡果。官僚主義,要害是脫离群眾,做官當老爺。如有的干部無所用心,得過且過;有的作威作福,欺壓群眾,引起強烈不滿。

北京政界人士指出,官僚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封建社會形成的「官本位」意識。所謂「官本位」,就是「以官為本」,一切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麼都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一些中共党官做了這种「官本位」意識的俘虜,於是跑官、賣官,弄虛作假,虛報浮夸,以權謀私,什麼烏七八糟的現象都出來了。當局近來大搞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是希望各級領導干部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形成及時揭露和遏制腐敗的有力机制。

●寄望体制創新遏腐敗

消息人士又說,按照江澤民的要求,中共今後反腐敗將更注重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治標,是嚴懲各种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治本,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對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逐步減少和消除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而從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首先要解決管權、管錢、管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都有待通過体制創新、建立結构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机制來達致。

北京政界人士指出,通過体制創新建立制約權力的机制來遏制腐敗,是江澤展提出的新課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既如此,人們不免質疑,在新机制出現之前,為什麼江澤民連恢复中共十三大政改方案(鄧小平在「六四」後重申一個字也不能改),或仿照中共建政初期的「聯合政府」施政的勇气都沒有呢?

二零零一年二月七日於北京


    相關文章

    

  • (2/9/2001)    
  • (2/9/2001)    
  • (2/9/2001)    
  • (2/9/2001)    
  • (2/8/2001)    
  • (2/8/2001)    
  • (2/8/2001)    
  • (2/8/2001)    
  • (2/8/2001)    
  • (2/8/2001)    
  • (2/7/2001)    
  • (2/7/2001)    
  • (2/7/2001)    
  • (2/7/2001)    
  • (2/7/2001)    
  • (2/7/2001)    
  • (2/7/2001)    
  • (2/6/2001)    
  • (2/6/2001)    
  • (2/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