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教育專家談新世紀教育的人才標准

【大紀元2月4日訊】 21世紀,人類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社會形態和經濟增長方式將与20世紀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与此相應,這個時代對人才有什么新要求?

張力:15年前,社會上有個形容熱門人才的流行詞──“T”型人才,即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窄而專的一技之長。而在21世紀,很難用“T”一言以蔽之,知識更新速度將進一步加快,獲取信息的渠道將更暢通、更便捷,因此綜合的、整体的素質,比掌握具体知識更為重要。當前國際上人才競爭的熱點是复合型人才,看看大多數成功的复合型人才,都是在學校、家庭和社會良性互動的綜合作用下脫穎而出的。

談松華:這种綜合素質不僅指思想道德与科學人文素養、理論知識等,還包括能力以及心理、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丰富內涵。學校教育的重點應該是為形成這种綜合素質打好基礎。

知識是綜合素質的基礎。但是知識卻并非僅僅是書本的知識。我國的學校教育非常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這与現在的知識觀有很大關系。現在的知識觀,只將圖像、文字符號組成的文本知識看作是知識。其實,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种,顯性知識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可以編撰的知識,如文字、圖像、符號等;隱性知識則是通過人的思維、行為、經驗傳下來的,通過學生的体驗得到的,也稱為可意會的知識或經驗性知識。現在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往往是結論性的東西,而不注重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或是創造這個知識的人是怎樣對以往的結論產生怀疑的(即提出問題),又是怎樣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种經驗性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發現和創造過程,藉此培養學生的怀疑、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要比傳授固化的文本知識重要得多。最近引起教育屆關注的參与型學習、探究型學習都与之有關。

記者:以前我們談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最近,創新能力的培養被提到重要的地位。

張力:1999年中央政府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核心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應當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環節,為學生的一生打下好的基礎。要求人人都具有很高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是不現實的,但要求任何一個公民具有把本職工作創造性地做好的敬業精神,要求大家具有終身學習的內在要求和能力,則是一點也不過份的──21世紀,不管學校教育多么的完善,一次性教育都無法管用一輩子,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談松華:21世紀應變能力、批判思維能力也應得到應有的重視。21世紀,社會的變化速率在加快,競爭更加激烈,對人的應變能力、競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強調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面對各种挑戰,抓住机遇。隨著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隨著信息量的激增,還要求人要具備分析、選擇、判斷是非、評估价值、處理信息的能力。北京大學的學生提出,“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對未來人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這個說法值得重視。

非智力因素和態度是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意志、品格、毅力、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未來社會競爭激烈,社會變化快,未來人才要有承受激烈競爭和高節奏工作的素質,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功中占的比重將加大,因此,教育應更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態度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對國家和社會的態度──責任感;對事業的態度──事業心、進取心;對他人的態度──積极合作的團隊精神;對自己的態度──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等。

張力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談松華 教育學會副會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轉自《中國教育報》


    相關文章

    

  • (2/4/2001)    
  • (2/4/2001)    
  • (2/3/2001)    
  • (2/3/2001)    
  • (2/3/2001)    
  • (2/2/2001)    
  • (2/1/2001)    
  • (2/1/2001)    
  • (2/1/2001)    
  • (2/1/2001)    
  • (1/31/2001)    
  • (1/30/2001)    
  • (1/30/2001)    
  • (1/28/2001)    
  • (1/28/2001)    
  • (1/28/2001)    
  • (1/26/2001)    
  • (1/25/2001)    
  • (1/24/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