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紀元2月4日電】据說和印度已經達成了共識,以談判來解決邊界問題。听到這個消息,不由得瞎操心:靠談判,中國肯定要吃大虧!
一
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和印度的邊界問題是英國人制造的一個所謂“歷史遺留問題”。英國人善于制造這類遺留問題,以巴衝突就是突出的一例。而1914年英國殖民者在拉姆西會議与西藏地方政府私定的所謂麥克馬洪線,并沒有得到歷史上任何一屆中國政府的承認。實際上,連英國政府自己也沒有公開認定這條邊界線,直到1937年才在他們出版的地圖上把這條麥克馬洪線標出;印度也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將他的國界划到這條線。
1950年解放軍進軍西藏時,印度也開始動作,尼赫魯公開宣稱“麥克馬洪線是我們的邊界。”1951年,麥克馬洪線以南原屬西藏的九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印軍占領。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以“互諒互讓”的精神友好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已經占了便宜,根本就不承認兩國間存在什么邊界問題,聲稱“邊界問題是沒有什么可以討論的。”
中印邊界問題引起了兩國關系的緊張。印度“惡人先告狀”,在國際上大造反華輿論,由此獲得了美國的大量軍事援助,還在后來獲得了蘇聯的大量“無私援助”。印度變本加厲,其軍隊滲透到了麥克馬洪線以北。
1960年周恩來、陳毅訪印時,再次提出“互諒互讓”解決雙方邊界的建議。而印度堅持原來的立場,說是“在邊界問題上不存在物物交換”。印度不但要保留非法占領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土地,還要求中國讓出中印邊界西段印度從未進入過的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61年,印度軍方正式下達了“前進巡邏”的命令,打破了雙方的實際控制線,把印方的哨所向前推進。尼赫魯公開說:“印度設置了一些危及中國人哨所的新的巡邏哨所。”
在這种形勢下,毛澤東這時提出了“二十字方針”,即: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
但最終還是免不了流血的戰爭。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讓中國人大大地出了一口气。然而,戰爭雖然以中國大獲全胜而告結束,結果卻還是對中國不利。
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后,中方再次提出談判時,印度政府卻稱中國政府的建議“是一种騙局”,同時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態”,并組成所謂“戰時內閣”,大舉向西方國家要求軍事援助,向中印邊界大量增兵,迫使中國繼續把仗打下去。
論打仗,印度當時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中國軍隊吃大苦耐大勞,采取傳統的迂回包抄戰術,將印度軍隊打得潰不成軍。當時印度總共只有七個師的作戰部隊,在中印邊界一個多月的戰爭中就損失了兩個師,即使再投入几個師,也根本挽救不了戰局。戰爭失利,引起印度政府一片恐慌,國內更是一片惊恐;全世界都以為中國軍隊會乘胜前進,直入印度腹地。
然而,令人費解的事情發生了:中國再一次拒絕了歷史給予的极其寶貴的机會,宣布單方面停火并撤軍。怎么撤?在東線,一直撤到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20公里;在西線,一直撤到實際控制線并再退后20公里!
撤退的原因還是一條:建議和平談判。
這确實是古今中外的“創舉”。中國人明顯地沉緬于這种“創舉”中,似乎覺得道義的力量和高尚的表現應該可以感動對手。英國政府高官說:“中國在戰場上取得胜利后,撤回原線。一個大國不利用軍事胜利索取更多的東西,有史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這類空話很讓中國人受用。中國犧牲了自己的許多优秀士兵,打贏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本應收回屬于自己的領土,或者至少在以后的談判中可以有更多的籌碼,但最終卻是什么也沒有得到,只得到了几句虛偽已极的似褒似貶的!而中國在撤軍后再一次向印度伸出和平的橄欖枝,不但交還了近四千名印軍俘虜和所有繳獲的裝備,還再次提出和平談判的建議。然而,印度議會卻在戰敗以后立即作出了決議:一定要收回每一寸失地,在此之前,決不和中國進行談判。這就意味著中國的一切單方面的忍讓,并沒有換來半點回報。
實際上也是這樣,在戰后,任何談判都沒有進行,印度軍隊又回到了原來的据點,甚至還越過邊境進行了新的蚕食。印度已經不需要任何談判了。
還是尼赫魯說得對:“領土問題是不能談判的。”可惜中國人沒有他那么堅持原則,偏偏堅持要談判。几十年以后,鄧小平對撒沏爾夫人說:“主權是不容談判的。”為此我們順利收回了香港,也沒有出現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二
1966年,中國陷入了長達十年的“史無前例”的內亂,中印邊界問題已經是無暇顧及了。而正是在這一階段,印度開始著力于大力發展軍事國防建設。經過連續四個國防五年計划,印度已經花了几百億美元購買國外的先進武器。1987年,印度的總兵力達到了126万人;坦克2750輛,居世界第三;作戰飛机近千架,居世界第五;擁有包括兩艘航空母艦和核潛艇在內的150艘艦艇,居世界第八,是亞洲唯一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九十年代末,更是進行了原子彈試爆,一舉而成為世界軍事強國。
在中印邊界,印度已經實行了30多年“邊境公路計划”。現在,印度駐扎在邊境的部隊,可以迅捷地沿著平坦的公路到達每一個邊防哨所。到八十年代末,印度已經在邊境地區集結了20多万兵力,擁有比中國更強的山地部隊和火力,飛机也比中國先進,在東線更有著絕對的优勢。按印度軍方宣稱的:印中部邊境局勢已經完全處于印度的控制之下。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雖然換來了以后几十年的和平,但這個和平是以中國失去大近十万平方公里的領土為代价的。這個面積相當于三個、六個北京,或者說相當于一個匈牙利,十個馬爾維納斯群島。印度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一切,1987年干脆把新占領的這片土地設置為一個邦,實現了他最終的夢想,而中國連屁也沒有放一個!
更重要的是,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平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中國与印度以武力相爭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國恐怕已經沒有多少机會了。
也就是說,我們的教科書里講述的中國960万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其實是一個虛數,至少有1%的領土已經不在我們手里。
問題還在于,我們失去的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歷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气候最好、物產最丰富的一片寶地,是西藏的江南,是發展經濟最有利的地域,是全世界水利資源最丰富的地方;西藏雖然號稱在全國儲林量名列第二,可是實際上有一多半在控制線以外,也就是說在印度人手里;在政治軍事的戰略來看,這片土地對維護西藏的和平安宁和中國的統一更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失去這片富饒的土地,我們將如何向子孫后代交代?
据說,國際上有以下規定:一國占据某地50年以上,國際上就承認該國對這一地區的合法擁有權。按這种說法,中國該怎么和印度談判?
作為一介小民,本不該去關心這么大的事情。只是因為小時候看過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的電影片,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來還是想不通:既然是我國的領土,既然我們打贏了,為什么就不把它當回事呢?這中間到底有什么深不可測的原因呢?
就此求教于大方之家,希望能解開我心頭藏了几十年的疑問。
轉載自《中國研究》2001/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