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老鼠.喜鵲.烏鴉

論科學,我是外行,而且性好旁門左道,所以對風水陰陽之類,自有些心得,有時用來調侃,有時則确信其中的某些原則,這都無傷大雅。看了黃葉之文,他說到城鄉之“無物不毒”,确令我感慨至深。

曾几何時,“苗疆五毒教”以由邊緣巫文化成為浩蕩主流,我們的同胞不知不覺已墮入此教;對于千家万戶來說,門神与灶君已不能辟邪也不能賜福,而新科神祉則是金庸小說里的“毒手藥王”。我要說的是,中國人的生存現狀已和形形色色的毒藥倏忽不可分离。個中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黃葉說到的千奇百怪的劇毒殺鼠藥。

說起十二生肖,最小不點儿的老鼠偏偏排行老大。又不知為什么,在現實中頗討人嫌的老鼠,在生肖榜上偏偏討喜,鼠主吉祥,要考此說的來源,文章就要寫出一大篇來了,本文只專注于中國其勢洶洶的鼠患。

鼠患原是人類之公害,現今這個地球上,老鼠与人類的比例竟達四比一,老鼠數量甚至超過了哺乳動物的總和。

以中國人口之巨,只怕老鼠占不了那么高的比例吧?否!在中國,這個比例更為懸殊。況且,本來智商就不低的老鼠,在与本土國人作過如此漫長和曲折的公輸墨守之后,它們變得特別聰穎靈動、身手矯健和机巧百變。盡管前几年國內界与商家打過一場曠持日久的“邱氏滅鼠藥”官司,但鼠族根本不在乎此案的頭緒与最后輸嬴,因為它們絕少會去碰人類投放的各种誘餌和毒藥。記得國內報載,天津市愛國衛生委員會大打人民戰爭,全城統一滅鼠,投放鼠藥的含毒量足以將天津人自己給毒翻一大半,卻對鼠族秋毫無犯。于是專家怀疑毒藥失效,經追查,發現投下的鼠藥俱原封不動,原來老鼠們不屑于吃此“嗟來之食”。

曾被評為全國滅鼠先進城市的重慶,据《重慶日報》記者隨調查團檢查而發回的報道,發現市區的商店、倉庫、車站、醫院、學校、飯店、机關的鼠患均嚴重超標。曾作為滅鼠“櫥窗”的重慶火車站,站外的綠化區几成老鼠天堂,而鐵軌兩側三步一鼠洞,五步一鼠窩!

如果說在城市里鼠害大致是個衛生問題,在遼闊的農村,鼠患則已成為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嚴峻問題。在青海南部草原任何一處,只要汽車司机一撳喇叭,即見草甸上万頭躦動,受惊的鼠群浩浩蕩蕩地流躥,恍如末世景象!

在地廣人稀的西藏,据統計每公頃草地上有鼠洞1168個,到了人煙稍多的青海,變成每公頃有4168個鼠洞,海拔再降低到人口稠密的四川省,老鼠們敢与人類競爭繁殖能力,于是每公頃土地鼠洞多達4896個。在草原上,老鼠与牛羊爭食牧草,它們的咬噬与挖掘,將丰盛的草原變成不毛之地,裸露出禿癬一樣的“黑土灘”。整個青藏高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草原以退化成這樣寸草不生的黑土灘,西部生態環境因之嚴重惡化。

四川為中國內陸的洞天福地,但在富足的川西都江堰市,這一天城鎮居民与四鄉農民都目睹了一幕慘劇,忽然有數百只烏鴉騰空飛起,攪成一團盤旋掙扎,發出駭人的慘叫,然后紛紛墜落死去,后經化驗,原來是鴉群在田間采吃了拌有劇毒鼠藥的庄稼种子。嗚呼,老鼠未滅,已先殃及池魚!烏鴉的叫聲雖不中听,卻是貨真价實的益鳥,老鼠徒具吉祥物之名,偏是人類之公害!

如何令老鼠“計划生育”呢?竊以為有必要動員虎狼之師,來一次全國總戒嚴。中國人民解放軍近二十年只干過兩件大事,第一件是雷公劈豆腐的六四一戰,“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第二件是九八抗洪(其實還有第三件事,就是下海做生意兼武裝走私,不過現在据說已金盆洗手了),何不分派他們再立新功?坦克可以碾學生,如何碾不得老鼠?再祭出火焰噴射器和自行火炮,必奏奇功。特別是現時要西部大開發,在未曾動土之前,先派他們去“清場”,對鼠族痛下殺手,怎也要比殺人气順得多。雖然耗子要比12年前的學生市民來得奸猾刁鑽,不會輕易伏法,然而在我軍戰史上,屠鼠与屠城,哪一筆記載更為壯烈光榮?我想,他們心里應該掂量得很清楚的。

既是如此,何不“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眼見“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然后“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末了“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壯哉,人民的子弟兵!

(轉自說東道西論壇)


    相關文章

    

  • (2/23/2001)    
  • (2/22/2001)    
  • (2/20/2001)    
  • (2/20/2001)    
  • (2/20/2001)    
  • (2/20/2001)    
  • (2/20/2001)    
  • (2/20/2001)    
  • (2/17/2001)    
  • (2/16/2001)    
  • (2/15/2001)    
  • (2/14/2001)    
  • (2/13/2001)    
  • (2/12/2001)    
  • (2/11/2001)    
  • (2/11/2001)    
  • (2/11/2001)    
  • (2/10/2001)    
  • (2/10/2001)    
  • (2/9/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