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鷗光臨 今年數量奇多
【大紀元2月18日訊】 在本島相當少見的黑尾鷗,今年突然增加,增添基隆港及高雄港的「賞鷗奇景」。中華野鳥學會將研究台灣突然出現大量黑尾鷗的原因,并將指派鳥會義工向賞鷗民眾,解說黑尾鷗的習性。
中華野鳥學會的紀錄顯示,台灣本島出現黑尾鷗的數量,數十年來都是個位數,很少有超過十只以上的紀錄,但今年二月各地鳥會報來的資料,高雄港最多出現一百六十九只、基隆港二百多只黑尾鷗,高屏溪口也出現二、三百只黑尾鷗,昨天彰化鳥會在彰化縣彰濱漢寶濕地也看到九只黑尾鷗,這种情況相當罕見。在台灣本島之外,鳥會記錄到最多黑尾鷗的地方是東引,每年都有一、二千只。
据聯合新聞网報導,中華野鳥學會日前召開理監事會,基隆鳥會理事長高仲彥及前高雄野鳥學會理事長歐瑞耀在會中說明基隆、高雄今年出現罕見黑尾鷗翱翔的「場景」后,鳥會人員認為這种景況与往年相當不一樣,值得研究,因此決定請專家學者研究黑尾鷗突然增多的原因。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小如認為,台灣本島黑尾鷗數量突然增加,与食物增加有絕對的關系。中華鳥會理事長廖世卿則認為,可能是气候暖化,海中的洄游魚類增加所致。
基隆出現的黑尾鷗,已引起民眾注意,很多人拿著面包喂食。基隆鳥會表示,該鳥會將觀察港務局修建柵欄食物鏈增多及民眾喂食,對黑尾鷗數量的影響。
基隆鳥會理事長高仲彥表示,目前基隆港內的黑尾鷗与每年夏天來訪的鳳頭燕鷗雖同屬鷗科,但兩者的覓食方式完全不一樣;鳳頭燕鷗在空中直接衝入水中捕食小魚,而黑尾鷗則為標准的机會主義者,不管是活魚、死魚、垃圾間的肉塊、面包等都能吃。
報導說,基隆港區發現大量黑尾鷗后,有些民眾會主動用面包喂食;高仲彥認為,人工喂鷗在鳥友間本來就有兩种看法,反對者認為應讓自然的歸于自然,人為的干預應減到最低,但贊成者認為海鷗本來就是雜食性,和人類的依存關系愈來愈密切,甚至有說法表示此鷗屬的海鷗數量和垃圾量的增減,有极大關系;因此适度的人工喂食對其生態影響有限,卻可增進人和鳥之間的和諧,并為港灣增添几許浪漫气息。
基隆港、高雄港及高屏溪口最近突然出現罕見的黑尾鷗,它們從那里來?夜晚栖息在何地?這些問題引起當地民眾的好奇。中華鳥會表示,截至目前都沒有這些黑尾鷗的進一步資料,因此將請鳥類專家學者追蹤研究,并在近期內進行台灣本島黑尾鷗數量的同步調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