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8日訊】 在目前的電訊設備領域,更大并不一定意味著更好。在這方面,雄心万丈的Ciena和焦頭爛額的北電网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据CBS.MarketWatch報道,去年,兩家公司還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儿,如今卻是面目全非。兩家公司都提供最新的光纖技術,幫助電訊運營商應付資料和网路流量的急劇膨脹。
然而,本周四Ciena(CIEN)宣布其光纖設備的需求出現大幅成長;同一天,北電网絡卻拉向警訊,宣布銷售較預期將出現顯著下滑。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WRHambrecht的分析師蒂姆-薩瓦格克(Tim Savageuax)指出,「Ciena強勁的預期數字与北電网絡糟糕的預期形成了极其鮮明的對比,這不禁讓人備感迷惑。」
幸運的是,出現這种鮮明對比的原因其實也不難解釋。Ciena公司的規模遠遠小于北電网絡,它只生產最為高階的光纖交換器,其產品几乎全部是用于网路核心的复雜設備。而北電网絡的產品則涵蓋電訊市場的每一領域,其中某些產品的需求早已出現了嚴重的下滑。
例如,北電的線路交換(circuit-switching)業務以前曾經是其主要業務,目前線路交換設備需求的下降速度遠遠超出了該公司的預期,電訊運營商正在迅速移出語音通訊网路領域。同樣的問題有也深深地困扰著另一老牌交換設備巨頭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LU)。
更加嚴重的是,美國經濟的降溫也從另一方面對北電构成衝擊。簡而言之,該公司涉及的市場領域越廣,隨之大量客戶削減資本支出,經濟降溫對其銷售額造成的衝擊也就越嚴重。
令人惊奇的是,北電网絡未能及早發現問題的所在。就在上個月,該公司還滿怀信心地重申了現在看來遙不可及的2001年盈餘成長目標。
北電网絡的運營長克勞倫斯-陳德倫(Clarence Chandran)在接受CBS.MarketWatch.com采訪時說,「美國商業的下滑趨勢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一月份我們首度公布盈餘預告資訊時,還未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過去几年,為了在市場取得壓倒性优勢,為客戶一步到位的提供全部設備,北電网絡、朗訊和思科等公司都在大肆進行購并。朗訊科技目前已經改變了戰略,該公司已經將其企業電話系統部門Avaya(AV)分离出去,此后該公司還將繼續分离微電子業務部門Agere。
盡管等到經濟回暖之時,越大越好的策略可能得到回報,但目前北電网絡過于龐大的規模已經成為公司盈利的障礙。
采取不同策略的公司卻沒有受到過于嚴重的影響,這包括了Ciena以及Redback Networks(RBAK)、Sycamore Networks(SCMR)和Sonus Networks(SONS)。
Ciena的策略是將精力集中于設備領域的高成長部分,如下一代网路使用的新型光纖設備。這樣客戶開支縮減以及美國經濟降溫對于Ciena的衝擊便相對減小了很多。
電訊運營商可不敢不訂購下一代的光纖設備,因為大型企業用戶對于數据和速度的要求极其嚴苛,一旦某一運營商不能滿足其特定需求,他們便會另尋新歡。
這樣,為了應付激烈的競爭和改善自身的成長前景,運營商必須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經過升級的光纖設備,不停地拓展网路規模。Ciena的執行長帕特里克-萊特斯(Patrick Nettles)向CBS.MarketWatch.com表示,該公司面臨的最大調整是更加需求成長采取适宜的擴張步伐。
与此同時,運營商迅速縮減過時線路交換設備的采購費用。目前仍在大量生產過時設備的公司便遭受了嚴重衝擊,北電和朗訊便是其中的代表。
不過,Ciena所勾勒的2001財年的美好前景同樣值得繼續考察。某些分析師怀疑,該公司最終也將遭受運營商開支縮減的衝擊。在這方面,北電网絡的官員表示,今年光纖設備的銷售額將僅成長25%,只相當于預期水平的一半。
鑒于以上不确定因素,Bluestone資本証券公司的分析師蘇珊-卡拉(Susan Kalla)建議客戶暫時避開這一領域,等到一起明朗化之后再行投資。
盡管投資者普遍對經濟狀況表示擔憂,但Ciena的執行長帕特里克-萊特斯(Patrick Nettles)仍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他在聲明中說,「我不能預料到意外的情況。」
令Ciena受益的是設備產業的景气循環特性 — 以及該公司技術暫時的領先优勢。
揚基集團的電訊設備分析師南錫-拉奇卡(Nancee Ruzicka)指出,該公司的大部分新產品已經過了多年的測試,目前正是收獲訂單碩果的最佳時机。
例如,本周Ciena宣布,高速成長的下一代電訊運營商Level 3 Communications(LVLT)成為其產品的最新客戶。
另外一點重要因素是,Ciena似乎總是在推出下一代高端設備的激烈競爭中拔得頭籌。而且,該公司的產品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能夠与其他厂商的產品協同運轉,這樣便為運營商節省了大量的金錢和空間。
拉奇卡指出,盡管北電网絡正在极力在技術上進行赶超,但是它的多數新型產品均處于初步測試階段,在一年以內尚不能為該公司創造大量營收。
她說,「北電的產品還未進入成熟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