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訊息社會對中共政權的得失
【大紀元2月10日電】香港信報2月6日報道,訊息社會在的興起已成為一個不容爭議的事實。中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的過程,但訊息社會的發展速度并不比西方發達國家差多少。在很多方面,中國的進展遠比已工業化的國家還要快。一則不久筆者在廣州參加一次訊息社會和城市管理的國際會議和一些官員和學者作了廣泛的交談,深刻地感受到訊息社會對中國的影響。很多城市都有宏大的建立電子城市的計划.另一個深刻的印象是中共官員對訊息社會都抱有十分樂觀的態度和看法,很多人真誠地相信,訊息社會能夠為中國解決諸多問題。
但一些來自世界銀行那樣的國際机构的學者卻有非需不同的看法,他們擔心的是訊息社會的興起對現存制度所构成的挑戰。訊息社會及其以之相關的全權化已經對各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表現在國際層面就是國家主權的衰敗,而在國內層面就是中央政府對地方和社會權力的衰敗。訊息社會最早興起於西歐社會和,在那里,訊息社會對現存政治制度的負面影響已經顯露出來了,有人甚至不無根据地預言,隨著訊息社會而來的是現存制度變得和人民不相關,從而是社會的無政府狀態。
●改變政府和社會互動
但筆者認為,具体地判中國來說,訊息社會和全權化對政治制度的影響并不僅僅是消极的,在很多方面它們可以強化國家政權的力量,主要取決於一國的政治制度是否能夠根据訊息社會的新環境作出相應的制度上的調整。從中國的一些城市的實踐來看,可以作如下的概括性的分析。
首先訊息社會的興起在很多方面實際上是有利於中共政權的。第一訊息社會的興起改變了政府和社會的互動模式。在中國社會,傳統上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互動只是單向面的,即政府自上而下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政府在決策時毋須考慮社會成員的意志,社會成員也沒有任何管道把自己的意志表達於國家的政治過程中。盡管中共有比如「群眾路線」之類的方法但也是自上而下的。訊息社會的興起就改變了這种狀況,它使人民有可能通過像電子郵件那樣的方式把自己的具体的意見反映給各級政府。當然,中共目前還只能容許人民提出一些正面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意見。盡管中共對网絡論壇的控制還是很緊,經常關閉一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或者對中共政權進行批評的論壇,但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訊息社會已為改變國家和社會關系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催生新形式社會運動
第二,訊息社會的興起傳訊息的反饋系統變得比較有效,從而有可能提高政府的決策和工作效率。對中國政府來說,最難的莫過於收集准确的訊息了。中國沒有民主制度,沒有自由的傳媒,政府就沒有有效的管道收集到社會的准确的訊息。沒有准确的訊息就沒有正确的決策。決策不正确就沒有實施決策的可行性,政府的效率也就成為問題。更嚴重的是,不正确的決策往往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損失。而訊息社會的興起為中共收集准确的訊息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能得到政策實施過程和以後的訊息反饋。
第三從長遠來看,訊息社會對民主政治的發展形態也會有很大影響。在傳統社會,民主政治依靠的是政党和意識形態來運作,因為沒有比這兩者更能有效地動員民眾了。但是訊息社會的興起正在為民主政治提供另一种有效的組織机制。如果訊息能夠達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意識形態的作用就會減弱。對意識形態的爭論就會被對具体政策的爭論所取代,人們對政策的認同也會高於對意識形態的認同。
但是,訊息社會的興起在很多方面卻是不利於中共的統治的。第一中共不再能夠壟斷訊息。訊息是中共統治的關鍵,從前中共可以壟斷訊息,既不讓人民從外界獲得訊息,也不向人民公開自已所擁有的訊息。但現在不能了。訊息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平等地獲得訊息。試想一下如果人民和政府擁有一樣的訊息的時候,那麼政府和人民之間會是一种什麼樣的關系呢?
第二訊息化加上經濟的市場化,大大推動了社會的個人主義化。以往,人們要通過人与人之間、人与政府之間的合作才能獲得自己所需的必需品,也就是社會需要一种集体主義精神。但現在則不需要了。社會的電子化,使個人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所需要的東西。社會的個人化使中共對社會成員的控制變得無效。
第三,訊息社會正在導致一种新形式的社會運動。在訊息社會產生之前政府有能力把社會分割成沒有机聯系的部分,使得社會的集体行為成為不可能。但訊息社會改變了這种情況。電子通訊系統把社會的各個成員連成一体,這就改變了社會成員的集体行為的基礎,從而為新型社會運動提供了前提。那樣的集体運動是一例,層出不窮的网上論壇也是一例。
總之,訊息社會的興起對中共的統治有得有失。兩者相輔相成。沒有一個政權能夠只享受其正面的功能,而避免其負面的結果。如何面對訊息社會的現實來調整統治結构是各國政府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共面臨的問題。中共如果不能這樣做,而一味地采用舊的強制方法來管理一個完全新型的社會形態那就會适得其反,釀成最終的統治危机。
相關文章